一、 計劃緣起:
今年的莫拉克颱風重創了台灣,也對阿里山地區造成很大的災害,而我們幾位在嘉義的學生,也希望能對災區、對於原住民、對於學生的教育方面盡一份力,因此透過與在山上部落工作的朋友聯繫上,經過他的協助,我們找到了一群有需要的小朋友:這一群是剛升上國一的鄒族學生,總共13位小朋友到山下來念書住宿,現就讀於輔仁中學。
而透過網路上的募集,我們總共約十初位志工夥伴,組成「夢想之鄒志工團」,正式來推動「飛帆計劃」(鄒族教育輔導計劃)。並在11/15,有一群中正的學弟妹們,也正式加入我們的課輔行列,希望未來的我們,可以走得更遠,做的更好。
二、 計劃簡介:
1. 服務對象:來自阿里山各部落,剛升上國一之13位鄒族小朋友
2. 時間地點:週一到週四的五點到七點,借用輔仁中學之多媒體教室
3. 志工組成:由大學、碩博士、在職者組成,志工們來自不同科系即背景,有,幾位是國小的代課老師、兒童美語教師、社工等背景,但多數志工都有教學及服務經驗,並且以嘉義人或在嘉義就讀學生為主。
三、 計劃定位:
簡單由四大方面,來說明我們的理念及期待,以及計劃定位:
1. 找回信心:
很多小朋友的資質其實都很不錯,但是因為過去學習經驗或過程的影響,而導致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及動機,更進一步對於課業的表現也缺乏自信,所以我們第一步便是在偏向硬性的知識傳遞中,輔以軟性的方法、師生互動或教學,希望能提高小朋友學習的動機,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,跨出這一步之後,希望可以讓他們找回自信,並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可以發揮。
2. 實力築底:
對於剛升上國中的學生而言,科目變多變難,且過去的課業基礎並非十分扎實,許多基本概念的部分沒有學好,但若還要硬跟上學校的進度,恐會淪為一場與壓力及填鴨教法的賽跑。因此我們回到根本做起,依據小朋友現在實際的程度做為起點,而不是在與學校進度競爭,安排符合小朋友的教學單元及內容,希望每堂課小朋友都有確實的學到一些東西,一方面根本的解決他們的問題、增加信心,另一方面讓他們一步步的築起自己的實力。
3. 小組教學:
由於以上兩個理念,加上各個小朋友的程度不一,以及不好意思表達不懂之處等原因,在有需要的科目或授課內容時,會進行一對二到四的低師生比教學方式,預估此種小組教學的方式,可能會更清楚掌握小朋友狀況,也更容易針對個別小朋友來進行教學。
4. 長期陪伴:
就課業方面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要能加強他們的實力,更進一步可以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或主動的心態,是需要花一段時間;並且除了學習狀況外,小朋友是鑲嵌在一個龐大複雜的環境之中:包括家庭、部落、學校等各方面互相都會受到影響,因此需要我們花時間,來透過了解他們,以及也讓小朋友們能熟悉、對話、甚至可以信任我們。
這是ㄧ個漫長且無形的過程,希望透過長期陪伴的定位,一方面改善課業,另外一方面也讓他們與志工老師的相處互動過程中,對於未來,會有一些正面的影響及幫助,這是我們更深一層的冀望。